救死扶伤,
他们拼尽全力守护生命;
医者仁心,
他们传递爱心温暖病患。
不管是在岁月静好的寻常日子,还是在疫情当前的危急时刻,我市广大医护工作者始终以服务对象满意、单位群众认可为根本,不断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在他们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典型,获得了省级/市级荣誉称号。2020年度,荣获江苏省第五届“百名医德之星”的徐州医护工作者共9人;在我心中的健康使者——2020年度徐州市“医德之星”推选活动中,产生10名“徐州市十大医德标兵”及29名“徐州市医德之星”。
为此,徐小卫特开设《点赞医德之星、医德标兵》专题,共同领略我市卫生健康卫士的风采!
桑纯利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科二病区 副主任医师
他的故事
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是做好临床工作,认真研究每个病人的病情并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争取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呼吸科医生要面对一群特殊病人,就是慢性疾病患者,如:哮喘、慢阻肺患者,此类患者急性加重期需住院治疗,但更多的治疗是在院外,很多患者不能规律用药及定期复诊,或者反复发作后丧失治疗信心,甚至有些患者出现精神异常,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在随访中遇到此类患者,会在随访中鼓励其积极治疗并指导调整治疗方案,甚至配合随访办到患者家中随访送医到家,获得患者好评。
工作10多年后,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2015年到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呼吸介入技术,进修归来已能独立开展常规支气管镜甚至开展TBNB(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等新技术为更多的患者解决临床问题。记得有一位胸外科肺叶切除病人,手术后因肺部感染致反复发热并肺不张,自主咳痰极差,应用药物治疗效果极差,面临着窒息、感染不能控制、需长期吸氧,丧失基本生活能力等问题,为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感染促进肺复张,每1-2天就做一次支气管镜并在病变部位行冲洗,经过27次的支气管镜吸痰及冲洗后,患者感染控制,不张的肺叶复张良好,安全出院生活质量良好。
2020年春节又一次病毒来袭,新冠病毒从武汉开始并很快在全国多省市蔓延,作为呼吸科医生首当其冲,虽不是中共党员但也不甘落后,向领导写请战书、积极准备物品随时待命支援武汉。疫情期间按照医院部署,留在本院工作,并第一个值发热门诊夜班,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疫情及完全陌生的新冠病毒,开始内心是恐惧的,在医院领导培训、指导下,遵守防控要求,对防疫工作充满信心,接诊发热病人仔细问诊病史,按照要求检查,决不能误诊、漏诊。医院不同于学校、工厂等单位,疫情期间学校可以推迟开学、工厂可以推迟复工,但医院必须正常运行,常规的临床医疗工作不能停止,病情不等人,除防疫工作、发热门诊外,疫情期间病房的工作也不能搁置,白班、夜班也没有规律可循,工作需要就在岗位,曾连续在医院3天2夜不能回家。疫情期间因公共交通停运、道路封锁致一部分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不能按时到医院复诊、购药,在和患者通过电话、微信等远程联系后通过快递的方式将药物送到患者保障患者的维持治疗。
就在疫情逐渐消退、大家放松警惕的时候,5月底的一个发热门诊夜班,一个年轻人慌慌张张来到发热门诊,要求立刻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原来是他的一个同事在外地被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我们告知患者,夜间不能急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正常上班后才能完成检测,患者听到后焦躁不安,表示对自觉及家人的担心。我立刻按照流程将此患者隔离观察,并详细询问其与同事接触时间、接触距离及是否有相关防护措施等,安慰患者、嘱其通知家人及注意居家隔离,逐级汇报情况,在医院值班领导协助下追踪并记录其同事行程及此患者行程,直到此患者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抗体检查阴性,了解到其同事排除新冠病毒感染,解除其隔离。虽虚惊一场,但防疫路上仍然时刻不能放松警惕。
“择一事、尽全力”是我的做事之道,在医学领域我虽不是医学大咖,也不是知名专家,依然要认真做好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给所接诊的病患提供最大的帮助,既往选择了医学这条道路将会无怨无悔的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