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久了,腰疼;坐久了,也腰疼……
现代人因为久坐不起、“葛优躺”玩手机和运动伤害等不良习惯,导致腰椎问题越来越普遍。
有研究显示,20岁后,人类的椎间盘就开始退变,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逐渐减退,经过挤压、扭转、屈曲等,很容易在腰椎间盘受力最大的部分产生裂隙。
作为江苏省重点专科,我院骨科在学科“掌门人”王云清的带领下,技术水平不断精进,持续提升。
作为骨科亚专科的脊柱外团队,魏东主任及团队成员近年来勇于挑战,积极探索,全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每年手术量超过2000台。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一项治疗腰椎问题的微创新技术——OLIF,在我院成功开展,全市首例!苏北第一家!!淮海经济区最前沿!!!
截至目前,我院骨科脊柱外团队已开展十几例OLIF手术,疗效显著。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项新技术,特别邀请我院骨科“大咖”魏东主任。
1
OLIF(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即“斜外侧椎间融合术”的简称。
OLIF最早由法国医生Silvestre在2012年报道,之后世界各国的外科医生开始采取这一术式,目前已是国内外各大医院争相开展的热门术式。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改良提高,OLIF已能够很好地治疗各种腰椎问题。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节段不稳、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后凸矫形术需前路松解者、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节段不稳、腰椎术后邻椎病、腰椎假关节形成及腰椎间盘置换术后翻修等。
OLIF的关键词——微创,关键点——换个角度。
先说关键点——换个角度:
OLIF & 传统手术
传统腰椎融合术,是从后方入路;OLIF手术,是从侧后方进入椎体前方。
千万别小看这个角度的变化,转换角度,意味着思维定势的改变,站在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往往有助于全面性,多元化。
思维定势的改变,看起来没有高难度,实际上往往意味着革命性的创新和突破。
举两个最著名的示例:伽利略换个角度看问题,通过著名的铁塔实验,打破了亚里士多德两千年来“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物体本身的重量决定的”这一定论;苹果掉到头上,牛顿换个角度看待这个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可见,换个角度,或许风景更美......
再说关键词——微创:
在外科手术中,“微创”意味着创伤小、出血量少、康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
魏东主任用比较法把OLIF和传统手术作了对照:
传统腰椎后路手术,至少会有12cm以上的切口,出血量200毫升以上,一般两周后才能下地活动;
OLIF手术,切口只有3cm左右,出血量30~50毫升,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
Why,差别这么大?
魏东主任解释说,传统手术的后方入路,需将后方椎旁肌肉分离、切除部分或全部椎板、切除部分关节突关节等,腰椎后方结构破坏多,损伤大,并要牵开神经,所以术后需要卧床,恢复慢;而OLIF手术,选择的是斜侧方入路,经左下腹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肌间隙进入腹膜外间隙,在左侧腰大肌和腹主动脉之间安放工作通道,通过大血管间隙及腰大肌间入路进行手术,避开了重要的血管,也不需要咬除骨头,保留了关节突关节、椎旁肌肉等中后柱的稳定结构,维持了腰椎稳定性并避免了神经损伤的可能。
更牛的还有一点,手术入路的改变,放入椎体的融合器比之前的更大,更加符合生理前凸,接触面的承重力更强、融合性更好,可以有效避免传统融合手术术后不融合、融合器脱出、下沉等问题。
“目前,我们这项新技术开展得很好,年龄最大的手术患者有80多岁的,诊治效果同样令人满意!”
魏东主任欣慰自豪的笑容,折射出我院大骨科团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为你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