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 我们没有退路可言

2022-04-05
来源:江苏之声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按下了徐州这座城市的暂停键。这个春花绚烂的春天,徐州城俨然成为了充满热血与斗志的“战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中煤第五建设公司职工医院党委领导班子连夜紧急部署,立即抽调医护赶赴核酸采集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我院全体医护人员加入防控一线,筑起防疫的战斗堡垒。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人们不知所措时,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被称为“最美逆行者”,告别家人出征疫情最前线,当他们摘下口罩时,脸上伤痕累累,整天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时时刻刻都得照顾着病人,披星戴月的他们,却不曾有一句怨言。正是有了这群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医务工作者,才守护了一方百姓的安全与安稳。

“我爸爸也是医务人员,我们都坚守在一线,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加油啊!”90后护士王洁一边拉着行李箱,一边和送行的同事们告别。王洁是我院手供室的一名护士,他的父亲王巨贤是万村村卫生室的一名医务人员,王洁从小在父亲的感染下,毅然报考医学院,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在岗位上,王洁虽然年龄小,但是工作上从来都是冲锋在前。从外科党支部书记王晓萍那里得知,王洁在去年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且此次紧急核酸采集,她是外科支部第一个报名参加任务的。在3月28日段庄街道核酸采集报名时,王洁已经工作了一天,却丝毫没有犹豫的跟着队伍去集合,一直工作到凌晨三点才回家,第二天一早,又准时投入到防疫工作中。核酸采集任务结束,因为发热门诊人员缺乏,王洁又再次被调动到发热门诊进行防疫。她任劳任怨,听从安排,积极主动的完成了发热门诊分配的各项任务。疫情愈加严峻,越是挡不住王洁心中的信念与执着,在我院被徐州市卫健委定为“黄码”医院之后,正在备孕的王洁是第一批进入污染区的,“舍小家、为大家”,14+14(14天上班,14天隔离)的疫情防控任务,使她28天无法归家,但她年轻的脸上依旧洋溢着从容而自信的笑容。

一包包的防护服,一箱箱的矿泉水,一个坚毅的身影,一趟又一趟的搬运,一次又一次的搬起放下。由于我院被划为“黄码”定点医院,工人全部撤离污染区,在全院的物资保障工作中,医生辛政作为康复科科室唯一的男同志,一人扛起整个医院的物资保障任务,随叫随到,总是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由于疫情防控安排24小时上岗,且囿于防控要求,科室必须门窗全开通风,辛政医生接到任务紧急,在没有穿羽绒服的情况下,在科室坚守整整一夜,第二天一早仅仅休息了不到3个小时,又起来开始搬运物资。正是辛政医生的无私付出,才保障了整个医院物资的运转正常。即使辛政医生的双眼布满了血丝,仍然闪着明亮的光。

一面党旗即是一盏明灯。门诊医技党支部书记、检验科主任袁吉磊用自身行动表明,在战“疫”场上,先锋模范从没有缺席。当前疫情防控任务艰巨,袁吉磊主任在紧急核酸检测中,带队上阵,任务结束,凌晨四点钟,最后一个回家。为快速启动PCR实验室,加快实验室的验收进程,确保核酸实验室快速的无缝衔接,袁吉磊主任在抗疫一线夜以继日,与时间赛跑,而因疫情被社区管控的家里,妻子一个人承担着照顾母亲和两个幼小孩子的艰巨任务,无怨无悔,竭尽全力支持着爱人的工作。让防控工作跑在疫情前面,核酸实验室验收及核酸检测是重中之重。在我院被划为“黄码”定点医院后,袁吉磊主任带领全科室迎难而上,每天与病毒“零距离”,本就繁忙的工作更加紧张,在保质保量完成科室检验工作工作的同时,积极准备我院核酸检测实验室验收工作,检验科室满负荷工作,每日承担着繁重的检测任务。袁吉磊带领检验团队全力跑出核酸检测加速度,以高效的效率筑牢防疫屏障,“医者大爱”让党旗更加鲜红。

信息科李峰科长,除了负责全院的信息系统保障工作,积极主动协调污染区职工后勤方面的各项事宜,因为公共交通停运,每天他起早贪黑接送医护人员,还要负责外联相关工作;内科医生丁伟恩,除参与门诊(着防护服)8小时值班外,休息时间还参与住院病人管理,忠于职守,随叫随到,任劳任怨……中煤第五建设公司职工医院正是有了上百个他们与她们,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才将微光聚成一团不灭的烈火。在这一刻,战役,我们没有退路可言!

春已至,花已开,盼疫散,愿人安……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